我市的名师工作室建设起步虽然较晚,然而,各工作室团队秉承“四心”:潜心学、悉心教、沉心做、真心验,以“五队”赋能,急流勇进,“直挂云帆济沧海”,受人瞩目。
一、“孵化队”,骨干教师培养的倍增器
18个名师工作室现“孵化”正高级以上职称教师2人,省名校长1人,省书法家协会会员1人,副高级教师39人、省学科带头人1人、南平市学科带头人24人、南平市骨干教师24人、邵武市骨干教师1人。名师工作室正迅速成长为我市教师成长的倍增器,致力于打磨师资队伍中的高、精、尖骨干,取得骄人成绩。
“独木难成林,同舟风雨行。”一批骨干教师、教学能手在名师工作室的“孵化”下迅速成长,成为学校师资队伍的中流砥柱。
二、“宣传队”,示范引领的放大器
我市名师工作室在“双减”背景下,对高效课堂、作业设计、课后延时服务等学生学习方面进行深入探索,并通过不同层次平台对取得的经验和成果进行广泛宣传推广。吴涛小学美术名师工作室领衔研发的“实验小学‘融?创’纸艺工作坊”,在福建省第七届中小学生艺术节评选中获得省一等奖。工作室核心成员东关小学林乐老师、第二实验小学郑素琴老师分别在“南平市中小学年美术学科年会”和“南平市美术骨干教师送教下乡(浦城)活动”中被推荐授公开课。
“立竿见影,呼谷传响。”适时有效的宣传,将“双减”背景下取得的研究成果迅速推广,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三、“先锋队”,教科研工作的牵引器
名师工作室敢担当,勇做教科研的“先锋队”。随着年10月舒盛辉名师工作室开展的《基础双减背景下初中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在课后服务中的实践研究》,被立项为福建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年度课题。三年来,各名师工作室成员发表CN论文85篇,开展省级课题研究23个、南平市31个。
“何妨云影杂,榜样自天成。”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吸引着更多的有志者奋进在追梦的道路上。
四、“攻关队”,学科建设的起爆器
名师工作室在学科建设中争啃“硬骨头”,引爆我市各学段学科建设的热潮。小学语文*新凯名师工作室研发的“学业成绩无纸化评价机制”获省教育厅首批九个落实“双减”工作典型案例之一,在全省推广。谢丽云名师工作室致力于“聚焦核心问题引领说理课堂”的实践研究,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