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武市新闻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李菊泉ldquo与时俱进rdquo
TUhjnbcbe - 2022/4/15 19:19:00

通过一年的试销,国家产业*策引导、

推广产品,智能化节能减排果蔬

烘干机,在江西和我省南平、龙岩、

三明等地区快速走俏。

这一先进设备,在年成立的

邵武市鼎盛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生产。

发明人李菊泉,

此产品是他发明的“第若干代”

同类实用型新产品。

笔者专门采访了这位

与时俱进搞发明的人,

新闻稿分别于年11月22日、

年4月14日,分别在

《今日邵武》和《闽北日报》刊发。

李菊泉:拄着拐杖搞发明

□林传仁文/摄

4月8日,

邵武市经济开发区一家竹制品企业内,

李菊泉在企业老总的陪同下,

实地察看了企业原有的烘烤房,

提出了安装自己发明的新型环保节能

烘烤房的意见,并达成付款购买协议。

至此,李菊泉发明的新型环保节能

烘烤房已成功销售了13台,

销售区域包括南昌、建宁及邵武本地。

李菊泉,

邵武市森农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老板,

一个名不见经传、只有初中文化水平的

66岁老头,却有4项国家发明专利和5项

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今年,

他还有4项发明专利进入国家专利局

实质审查阶段。

爱发明爱创新

“在单位搞发明,搞技术革新,是兴趣

使然,热情很高。”说到李菊泉的研发,

应该追溯到他在铁路邵武机务段

当火车头修理工人开始。

年,

17岁的李菊泉走上工作岗位,

爱学习,肯钻研,常常主动请缨搞

技术革新,完成技术革新项目

三十多项,获得的奖励荣誉很多,

最高拿过南昌铁路局科技表彰

大会二等奖。

年4月,

李菊泉从厂里退休,

依旧钟情于发明创新,整日待家琢磨。

当时生产卫生纸的烘烤设备简陋且

存在安全隐患,他便研发了一个

导热油造纸烘干装置,

第二年申报了国家专利,

年专利获得授权。

随后,

他与另外两人合作投资,

想将专利转化为产品,

但由于资金不足而没能成功。

受挫后,

李菊泉一度停止了研发创新,

把主要时间和精力放在加工生产农机

和食用菌烘干设备上。

年,

他自己开始创办机械制造厂,

研发烟叶烘烤设备。

那年下半年,

李菊泉的膝盖半月板损伤,右膝关节

经常出现“卡锁”症状。

一次,

一阵巨痛导致他跌倒伤了腿。

他就用小铁管焊了一副拐杖,

拄着拐杖和工人一起搞研发,

直到实在无法医院,

并实施了关节镜手术。

术后,“卡锁”症状虽然基本消除,

但却不能下蹲。

他仍拄着拐杖,

带领厂里的工人继续搞研发。

他总是第一个打开厂门,最后一个走。

随后几年,

李菊泉和他的团队在厂里先后研发了

节能新型烘烤炉、

热风炉干燥箱、

烟草拔杆机等。

痴过人倔强劲

现在竹制品企业使用的“土烤房”,

耗费的竹粉多,且升温慢,

黑烟滚滚,既不环保又耗能,

在阴雨天气烘烤筷条时,

还边烤边发霉。

“邵武竹制品生产企业有数百家,

真能研发出来,与己,与企业,

与社会都好。”李菊泉想到了研发

一种快速省柴无烟排放的竹木制品

烘烤设备。他与一家竹筷厂老总谈了

新型烤房的想法,得到了响应。

于是,

李菊泉就在竹筷厂内投资建造了一座

新型烤房,安装了一套自己研制的

温湿度自动控制烘烤设备。

试烤时,

他二十几个小时不敢有丝毫懈怠,

连饭都由家人开车送到烤房吃。

一年多时间,他对自己设计的烘烤

设备进行了大大小小上百次试验,

仅烘烤炉就反复数十次利用现代燃烧

技术,进行了直燃式、反烧式、

下饲式、多种气化和半气化燃烧方式的

试验。然而,

却没能达到理想烘烤的效果。

竹筷厂郑总虽没有什么经济上的损失,

但也觉得“烦”,

对李菊泉下了逐客令:

“老李,你老搞不成,我看着都

不忍心啊,还是别搞了吧!”

但是,李菊泉搞研发的倔强劲,

是九头牛也拉不回来的。

为了掌握设在烤房顶上的进风门技术

状态和最佳技术参数,

他一次又一次艰难地爬上房顶,

把火候,盯温度,查湿度,收集数据,

观察设备的工作状态……

有人见了对他说,别那么拼命,

让年轻人上去干就是了。

而他却说,搞研发,非得亲眼细看,

亲手触摸,还得有积累,用脑子,

这样才能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去年4月份,

李菊泉将设在郑总企业内的试验基地

撤到了家里继续搞研发。

功夫不负有心人,

又花了一个多月时间,

他的竹木制品自动温湿度控制烘干

设备达到了预期效果,

原来烘干一窑竹筷需要烤2天2夜,

现在只要6至15个小时,

节省燃料更是达到50%以上。

邵武市远东竹制品有限公司购买了一台

李菊泉发明的新型烘烤房,

使用半年来,企业获利多,

还解决了环保难题。

公司游总开心地告诉笔者:

“原来一窑捆筷条,

要烧2车竹粉;现在一窑可烤捆,

只烧1车竹粉。原来需要买竹粉烧炉,

现在反而还剩竹粉卖了……”

活到老学到老

李菊泉爱读书。

不管到哪个城市,

他总要到新华书店去看看,

遇到较大的书店,

他就带上一瓶矿泉水和一个面包,

在书店里呆上一天。

对于相关书籍总是“不惜代价购买”。

现在他的家里有多种学科的技术类

书籍,尤其是机电技术方面的书籍

塞满了他的书柜。

发明的实践靠大量的阅读来提供营养和

支撑,李菊泉的发明过程也是学习提升

的过程。李菊泉还通过电脑网络了解

到许多前沿信息,并学习了很多知识和

技能。目前,他还是邵武市无需专利

事务所代理、独自完成撰写国家专利

申请文本的第一人,

“第一次申报专利,没钱,

就在市科技局干部的指导下,

自己试着写,一遍不行,再改,

一直改了7遍,才递交国家专利局。”

李菊泉说。

对于发明,

李菊泉可以倾其所有,

也有许多话要说。

他认为,

没有改革创新,企业就没有生命力,

路子只会越走越窄。

“必须往前走,

才能对得住自己的付出,

才能为社会创造财富。”

李菊泉如是说。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李菊泉ldquo与时俱进rdq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