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自由谈
不拘一格,不循常规
新角度,新思维
张三丰真人像摘要:明初明成祖天下大寻武当山道士异人张三丰,此后张三丰被明清以来仙道拳术两家尊为祖师,今天还广有社会影响力。后福建邵武《张氏家谱》面世,其中有记载张三丰即张氏先祖之一张子冲。邵武地方各界都极力支持张子冲即张三丰之说,但被其他尊张三丰者否定。考察《张氏家谱》和邵武地方的地方志记载可知,元末明初的张子冲大概实有其人,是个妄人,数百年中,其传说故事由负面变为正面,也生出很多不能解决的矛盾,可见其传说演化情形。本文贡献在于寻出确定性的文献证据,说明《张氏家谱》中确定张子冲和张三丰两者关系的核心文献是“里人张文瑾考”所引乾隆《陕西通志》张三丰传,张文瑾使用“同名即一人”的附会方法,其结论不能成立。张子冲不是张三丰。本文摘要发表于《武*·太极》(龙勿用)。
关键词:张子冲,邵武《张氏家谱》,里人张文瑾,乾隆《陕西通志》,嘉靖《邵武府志》,咸丰《邵武县志》,张三丰。
梁启超(,页)说:即中国历史记载十之八九皆不可靠。胡适()说要做一部“可信的中国哲学史”,首先就是史料的辩正,应采取以下几个步骤和方法:在完成这项史料整理工作后,才能进行其它层次的研究。又云:甚至认为:如此,史料就成为史学研究的生命所系,史料考订成为须臾不可离的一项要务。这是现代历史学先驱和大师制定的历史学研究方法的法则,理当遵从,不可轻视。
近年在福建省邵武县发现两种清末民初刻印的《张氏家谱》(本名《张氏宗谱》),其中有张三丰的记载。邵武地方当局以“张三丰太极拳”名目“申遗”,名列国家文化部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项目名录。由此引发更多争论①。作为文献载体的《张氏家谱》印本确实是清末民初真本,但其中内容是否真实可信呢?就我对张三丰文献的基本了解,一目了然,《张氏家谱》中所谓张三丰的内容是不可信的。邵武方面显然缺乏对史料真伪的“审慎”的辩正。侯希辰()报道福建地方学者卓三等在福建省邵武县坎下村发现(民18)重修的利字号《张氏家谱》。其第二世有修道人张子冲,也有“三丰”之名,由此引发张三丰来历的新讨论。考察福建邵武各种文献,可确定大约明初邵武确有修道人张子冲其人,虽然也传说他有“三丰”之号,但肯定不是元末明初的武当山张三丰。直到满清中晚期,才由邵武土著“族侄孙”张文瑾“考证”(实即附会)出张子冲和武当山张三丰是一人(《邵武县志》“张子冲”下双行小注,马星辉)。按其考证,这个张子冲起于唐宋、下至清康熙年间,系历时千余年的神仙,就可知其“考证”不靠谱了。本文主要贡献就是发见张文瑾“考证”所引用文献是刊乾隆《陕西通志》,并按时间顺序考察张子冲其人其事在文献中的演化定型过程。
1.自相矛盾的邵武《张氏宗谱》相关记载
张氏家谱当始修于明末清初。按(民国18年)邵武《张氏宗谱》中“初修宗谱旧序”②道:该宗谱中“源旺公”系第十二代,生于明万暦己亥年(9万暦27),修谱系老成人之事,由此可知这次修谱的起始时间大约不会早于明代最后几年(明亡)了,这已经和传说中明初张子冲至少差了二百多年,虽然是家谱家史,所记也未必可靠了。其中张子冲两种记载及本传和张子冲“仙母碑誌”冲突很大,无法共存,只可能是仙话传说,不可能都是经验性史实,但可以看出张子冲传说演化的史实。
1-1.“和平旧市街董家坪仙母碑誌”
邵武《张氏宗谱》有记康熙35丙子年()立张子冲母墓碑誌一事,云:立母墓碑誌之事,显然是一种实录性的记载。
⑴按下文“里人张文瑾考”中有可知张母墓系“和平丞韦某”年幼时亲访张家之后的一段时间内所修,则“仙母碑誌”所述应该是当时的张家传说,这个张子冲应生于元末(前),成道于永乐间(~),则其年龄大致在40多岁至不足60岁之间。张子冲元末明初人之说也符合明中叶的最初官方记载(嘉靖23《邵武府志》)。
⑵按“初修宗谱旧序”,之前只有手录,即前辈随手留言,至第十二代源旺公始将宗谱“重录成本”。参看南北各种清初谱牒,此处两项重要类比推论,即张氏家谱中明末以前的人物很可能本来没有生死年代的,第二代张子冲生于元末是可能的,故后来修谱中改变其生死年代也是比较容易的。
⑶“仙母碑誌”也未提及张三丰,但可和下文“里人张文瑾考”中一段对看。又当时这里本来没有张子冲母墓实物遗迹,最多只有传说,而且应该还是明中叶时比较早期的传说。也可推测这时,即康熙后期至乾隆中期的几十年间,邵武当地张子冲崇拜重新出发,衍生出新的传说。
1-2.张子冲本传
《张氏宗谱》中本传则又谓张子冲是宋元明时代的“神仙”。按卓三引家谱原文③,张氏第二世绍定公这个生人的张子冲,其活动年代显然远早于“仙母碑誌”所记的元末明初。按历史的常情常理而言,
⑴已是蒙古元统治中原的最后数年,福建受控于支持蒙元的地方*阀和方国珍等几股力量犬牙交错、彼此疯狂攻杀,其时蒙元大概不会有闲心和能力“敕封”张子冲了。而“三封忠孝神仙”封号也显得不伦不类。
⑵“人生七十古来稀”,清代一般八十岁就可以入地方志中的蓍老传,是吉祥事情。除非是妄人胡言,百多岁人当然不太可能如嘉靖《邵武府志》所记在明初被当做妖道押走。
按顾劼刚()“层累的历史”原理,并对下述各种地方志、“里人张文瑾考”、“仙母碑誌”以及《张氏宗谱》这些实证文献考察可知,现存《张氏宗谱》中张子冲宋、元间生年以及“百岁敕封”等说法,不但是仙话传说,而且成为家谱中正式记载的时间,应该是在立“仙母碑”之后的一段时间了,但这种传说不一定是后人的发明演义,也可能就是元末明初张子冲自己的妄谈。
图版1.网传卓三报道的利字号《张氏宗谱》图影2.明清两代早期的福建邵武地方志书中的张子冲文献记载
按官修地方志文献中张子冲其人大约首见于明中叶弘治正德间(~)的《邵武府志》,之后各种总志、省府县志基本因循此文而多有删减,直到乾隆(~)中晚期才有改变。简述如下。
2-1.《八闽通志》中尚无张子冲
明代福建省地方总志不称“通志”、“总志”等,而曰《八闽通志》()、《闽志》()。其中明代最早的省志《八闽通志》中无张子冲,这当然不能表明无其人,但能说明编辑者不重视张子冲或者尚不知道此人。
2-2.现存(嘉靖23年)《邵武府志》中已经记载张子冲
嘉靖《邵武府志》中已经记载张子冲,系附于翠云庵下之双行小传,张子冲打柴养母、后遇吕洞宾学修道。后世地理书和史书中张子冲传都源于此。云
⑴按嘉靖《邵武府志》中邢址“后序”,《邵武府志》始修于成化间(~),至弘治甲子()修成,所谓“新志云”,当指弘治府志⑤,则张子冲入志当在弘治修志时候。嘉靖府志中号“张二丰”而非张三丰,现无法判断是有意缺笔、刻工误刻还是妄人妄言自高声名。而“或隐或见”之说,也颇合明中叶天顺后的张三丰说辞,可知那时张子冲确已经与张三丰传说有些不清不楚的关联了。
⑵这时的“翠云庵”已经有两种创建传说,一种是旧说,唐末天佑年间建,且有“题梁”故事;其二属新说,只是因名字相同,而将旧说“开山张子冲”和明初妄人张子冲合二为一。
⑶金恩辉等(“中册”页13—24~13—25)著录晚明清初又有两种《邵武府志》(万暦45,乾隆35)和一种续府志(康熙9),今皆存而个人未见到。估测乾隆志或有新意,而万暦志和康熙续志应和嘉靖《邵武府志》内容大致一致。以后检验诸书,可作为本文考据有效性的验证。
2-3.何乔远《闽书》有张子冲传
《闽书》张子冲传(页~)应是抄自《邵武府志》或与之同源。何乔远《名山藏》(约~首刊)系全国性的史志,其中张三丰传颇详细,收集很多各地张三丰传说,但无闽地张三丰传说,也无张子冲。何氏是闽人,显然其一并不认为张三丰、张子冲两人有关,其二也不认为张子冲是个可以入全国性史志的大仙。
2-4.清初几种福建省级地方志
⑴康熙《福建通志》、《古今图书集成》引省志、乾隆2《福建通志》等书中张子冲都有传,内容类似而较《闽书》简单,基本方式就是简化“见吕岩”的神奇故事、将之一笔带过,其中张子冲虽有“三丰”之号而都和明初武当山张三丰无关。
⑵乾隆35《福建续志》“释老传”篇幅颇大,却没有张子冲传,仅寺观有翠云庵简要记载,载张子冲题梁事情。或者因属“续志”,故不录原志已有内容。
3.清中叶张子冲演化为张三丰
3-1.《大清一统志》中张三丰代替张子冲
和珅《大清一统志》(乾隆49)卷云:这个说法就和上述省志说法不同了,不知所据,翠云山显然与翠云蓭相关,那么这时已经有人强调这个邵武仙人是张三丰了。
3-2.咸丰《邵武县志》张子冲演化为张三丰
咸丰《邵武县志》是邵武县第一次修志,按序言可知是因袭乾隆府志而重修。卷28“古迹·寺观”中北胜寺和翠云庵下都提及张子冲。卷30“杂记方外”有张子冲传,基本内容还是抄自旧传,但其中多了、等,把张子冲和武当山张三丰视为一人了。此后光绪《邵武府志》、民国《邵武县志》都照录此文本。
⑴此“张子冲传”下有附录双行小注,系“里人张文瑾”考证张子冲系张三丰。云:
⑵由此可知认真的“邵武张子冲系张三丰”之说成型于清中叶的“里人张文瑾考”。“里人张文瑾考”所记唐“翠云庵”、宋“朝石石壁”则邵武本地传说故事;“乾隆初和平丞韦公”所言是本地时事;惟其所举张三丰数事,引用了《长安县志》、《陕西通志》、《名山藏》“方州记”、《异林》几种书,看似引经据典,考据颇为扎实,其实这几种书都是源自乾隆《陕西通志》这一种书。据个人检索有六百多种明清两代张三丰文献,仅乾隆《陕西通志》“张三丰传”文本与“张文瑾考”类似,一望可知,“张文瑾考”应属于此《陕西通志》中一次性摘抄来⑥。张文瑾考据方法就是标准的附会方法,即将名号相同、时代略似但不相干的两个修道人硬凑到一起,因其相信“千年地仙”之说,这样的考据方法对于张文瑾来说当然毫无问题,但张文瑾这样合二为一的附会,显然不是经验性的史实。即便如此,邵武当地一直还是使用张子冲为本名,而以三丰为号,这与其它地方不同,可见其传说演化之迹。
图版2.左起:乾隆《陕西通志》“张三丰”,咸丰《邵武县志》“张子冲”
(待续)■
武术自由谈
武术是我们活动的平台
武术是我们联系的纽带
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