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武夷山南麓,有一处小镇,春季桃花满园自成蹊,夏季避暑清凉福地,秋季红叶缤纷惹人醉,冬季白雪皑皑诗意浓,这就是被国家环保部授予“国家级生态乡”的邵武市桂林乡。
诗画桂林门楼
作为福建母亲河——闽江水系主要发源地,桂林乡距邵武市区63公里,系边远革命老区建制乡村之一,是南平市旅游特色村,近年来,桂林乡通过打造写生诗画小镇、发挥民族特色、开展传统村落保护等举措,进一步加深美丽乡村游内涵。
三大基地助推桂林高质量发展
桂林乡翠竹摇曳,梯田层叠,鸟语花香,百姓起居于蓝天白云之下,村落围绕于青山绿水之间,多处明清古建筑诉说着村落的前世沧桑。桂林乡立足独特的生态优势,按照南平全面提出“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发展构想,桂林乡不断尝试和探索,坚持以邵武市开展“六新”驱动引领推动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为指导,紧紧围绕乡村振兴这个主线,持续打造写生基地、影视基地、避暑胜地三大基地,开展*建引领完善基层治理体系、打造回归之乡、决胜脱贫攻坚、壮大村集体经济、人居环境品质提升、申报华重楼之乡、全力招商引资等“七大”行动发展思路,系统推进桂林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
桂林乡景
依托本地天然生态绿色优势,桂林乡进一步整合林、田、水、房资源,打造了多彩小木屋、生态泳池等配套项目。通过对古建筑的修缮,整合闲置民宿、仓库,建立影视文创基地生态银行,沉睡的古村摇身一变成为影视拍摄的“打卡地”,利用色彩、光影的组合,营造出一幕幕星光点点、色彩斑斓的夜色美景。在争取到福建省首批“清凉福地”的称号后,利用线上线下一体化宣传运用,实现了本地生态资源的再利用再升华,当地闲置民宿复用率达90%。
桂林乡夜
“三色基地生态银行”的发展,是桂林乡对生态、文化等资源不断发掘、整合、转化的过程。“绿色·高校写生基地生态银行”是尝试,“古色·影视文创基地生态银行”是突破,“气色·避暑清凉福地生态银行”是再提升,三者即是统一整体,又各具特色,是桂林乡坚持绿色发展的传承。现如今,桂林乡“三色”生态银行现已与全国60余所高校、培训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每年接待各地游客2万余人次,年增收40余万元。
杨名坊大古厝
“一村一品””构筑乡村振兴之基
在能人“引领”、产业“活水”、社会“共助”、力树“高颜值”四个启示下,桂林乡在乡村振兴之路上大步向前。涌现出一批致富能人、农业特色企业和新型职业农民,新经济也走进了桂林深山,全乡共流转土地三千余亩,打造了吉宝贝生态康养基地、生态茶生产销售区块链化运用、华重楼+*精姜生产基地等一批特色产业。
吉宝贝生态康养基地
全乡围绕“比产业、比实力、比面貌、比活力”工作标准,开展*建引领回归产业大擂台,各村*支部书记展示回归产业成果、交流回归产业服务心得,比一比谁的服务更好,进一步发挥各村*支部引领作用,增强*支部服务意识,每个村都在孕育着乡村振兴的特有模式,“一村一品”逐步成型,乡村振兴走上“快车道”。乡贤吴贵勋在外打拼多年,一直没忘记这片故土。年,他回乡经营康养项目初具规模,今年还新增项目“姜艾进行到底”,流转土地余亩,种植生姜、艾叶、水稻、黑芝麻等绿色农产品。
庄严(横坑古村)
数字赋能探索乡村治理体系现代化
桂林乡积极探索将数字经济深度运用于乡村治理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通过对农村人居环境智能监测平台的运营上线,桂林乡成为闽北首个运用农村人居环境智能平台监控人居环境整治的乡镇。
上桂林(三灶)陈安太摄
据悉,目前该系统暂时用于人居环境整治的日常工作,通过该智能监控平台能够实时监测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污水治理、综治维稳等内容,有效解决了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过程中遇到的人员工作量大、工作难度高、成本高等问题,是人居环境整治现代化的重要手段。
传统古村落——横坑
今后桂林乡将在农村人居环境智能监控平台基础上,建设乡村振兴智能管理平台,通过物联网、无人机、AI识别分析等先进技术,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护林防火、河道巡查、村庄违规建设、综治维稳等方面,加强数字管理与监控,实现乡村治理现代化。
来源:闽北日报(张莎洪悦文/摄)●微刊编辑熊丹萍●微刊初审
李婷胡诗琴●微刊终审
*庆平危庆忠
往期回顾//
?探索新路径,打造乡村振兴新样板——邵武市乡村振兴工作汇报
?邵武新闻
?市委书记调研城市建设工作
?邵武市荣获“第四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荣誉称号
?基层干部谈新时代“铁城精神”
?邵武市美食评选活动继续开展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