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说起嘉定三屠这样的恶事。很多人首先会想到这是满清入关以后,所进行的暴政之一。其实,满清入关确实十分残暴,但是,满清在入关之前,算上满八旗、汉八旗和蒙古八旗,其实累计也不过十多万军队,清军能顺利灭亡南明,主要原因在于南明方面的各种神助攻:其实清军入关的过程中,清军的军队人数出现了暴增的情况。而清军之所以入关后,人数越来越多,原因很简单:那就是大量南明军队选择投降清军,清军由此壮大。以至于到了南明后期,清军的所谓主力,其实都是原先的南明军队。反倒是南明军队的主力,是由原先的农民军组成的。而在明清交替期间,李成栋的表现,让人感到一言难尽、难以评论。
1、李成栋的反复无常
李成栋的出身,在历史上是一个谜。因为关于他的出身,历来有两种说法:第一种说他早年参加过李自成的农民军,第二种说法是李成栋曾是明朝的小军官。不过,主体上,人们认为第一种说法比较靠谱:即李成栋曾经参加过农民军。当时的明朝可以用民不聊生来形容,因此,大量的农民军开始出现在明朝境内。其实,明朝的军队在战斗力方面,可以对农民起义去造成碾压。这也是为什么历朝历代的农民起义很少成功的原因。毕竟农民起义军的专业素养很差。但是即便是这样,明军依旧不能够有效镇压农民起义军:
因为,当时的明朝社会,是一个官逼民反的社会。这就导致了明朝的军队战斗力再强,只要明朝的社会腐败根源解决不了,那么农民起义军就会永远存在。因此,李成栋迫于生计而参加农民起义,其实本来就是无可厚非的事情。不过接下来的情况,当然感觉李成栋确实不是一个比较忠厚的人。话说李自成的大军灭亡明朝没几天,李自成遭到了南明和清朝的两头夹击,最终李自成败亡了。李成栋出于前途考虑,于是选择归顺南明的军阀。随后不久,清军入关,李成栋见清军声势浩大,于是宣布归顺清军,立马和南明军队交战。
而从这段记录可以看出来:李成栋是何等的反复无常。不过对于李成东的毫无节操,清朝朝廷方面并没有表明否定态度,而是选择了重用。毕竟此时此刻的清朝知道:不管怎么说,只要能够帮助清朝的军队消灭对手,那么,即便是反复无常也是可以接受的。
2、李成栋的功劳
李成栋投降清军以后,干出来的第一件大业绩,就是现在嘉定地区进行屠城。这是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嘉定三屠事件。不过对于李成栋来说,自己人生最出名的事情,这才刚刚的开始。当时的南明处于混乱的状态。起初是福王朱由崧被南京的六部大臣拥立为皇帝,这便是南明历史上的弘光皇帝。不过,弘光皇帝在治理国家方面,十分的无能。因此,南明从开张以后,清军还没等打来,就开始不断内讧。最终,弘光皇帝被清军俘虏,并且遭到了杀害。之后,福建的隆武朝廷宣布开张成立。
李成栋奉命进攻隆武朝廷。在李成栋的进攻之下,南明的隆武和邵武两个朝廷,都被李成栋说消灭,甚至隆武皇帝和邵武皇帝,也都是死在了李成栋的手里。说起杀害南明的皇帝,很多人总会想起吴三桂杀害永历皇帝的事情。但是,吴三桂充其量仅仅杀害了一个永历皇帝,而李成栋,非但干出了嘉定三屠的勾当,还杀死了隆武和邵武两个皇帝。因此从南明的立场来看,李成栋是南明朝廷不共戴天的仇人。因此,任何人都不会想到:李成栋可能会在某一天,成为南明朝廷的头号功臣。历史有时候就是这么充满了黑色幽默和讽刺。
3、李成栋的反戈一击
李成栋的大军不断胜利,让南明的永历朝廷陷入空前恐慌的状态。但是,没有人想到,事情在这个时候,发生了惊人的反转。李成栋的一生,之所以如此反复无常,其实核心只有一个。对于李成栋来说:李自成也好,南明和清朝也罢,都不是自己效忠的对象。李成栋所做的一切,其实都是为了自己谋得福利和好处。而李成栋感觉:自己不说别的,光是南明的皇帝,自己就杀死了两个。更何况,古往今来,人类历史上,能杀死两个皇帝的将领,在历史上有几个?因此,单就这样的大功劳,李成栋觉得,清朝就该册封自己为王爵。
但是,清朝最终非但没这样册封想自己。反而很多李成栋所看不起的,以及功劳不如李成栋的人,其爵位和官职,要比李成栋高很多。这可刺激到了李成栋。于是,李成栋产生了这样的想法:既然清朝不愿意接纳自己,不如自己投靠南明。话说李成栋也是脑洞大开:你都杀死了南明两个皇帝,居然还敢考虑投靠南明?而南明永历朝廷此时也因为缺兵少将,听说李成栋愿意归降,居然喜出望外,并且还册封了李成栋王爵,给了李成栋很高的规格。这一幕,在中国历史上可谓绝无仅有:
一个杀害了对方两个皇帝的将领,最终主动归顺对方,而一个被杀了两个皇帝的朝廷,也乐于接纳凶手。这魔幻的一幕,让后世很多人都感觉百感交集。不过,李成栋归顺南明朝廷没几天,就在一次出征的过程中,不小心掉入河里淹死了。算是以这个荒诞的方式,结束了自己不寻常而且颇为荒诞的一生。
结语:
人性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尤其是在危急的时候,人性的十分善恶,是最能直接给人展现出来的。李成栋的人生就是典型。在兵荒马乱的年代里,几乎所有人都缺乏安全感可言。李成栋的反复无常,其实也只是给自己寻找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