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是》杂志近期发表了文章《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强调年轻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生力军。生逢伟大时代,广大年青人当以民族复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为己任,练好内功、提升修养、增强本领,以达“学成文武艺,许身报国家”之凌云壮志。
勤学善思,习得“提笔安天下”之“文才”
。在一些人的刻板印象中,坐办公室不过就是每天一张报纸、一杯茶,吹着空调,侃侃大山。实则不然,在信息化形势下,优秀的办公人员必须要能办文、办会、办事,切实履责担当。就向上级建言献策而言,看似只要提出一二建议,但其实大有学问,这需要工作人员身有“底蕴”、内有“干货”,能下笔如有神地提出足够备选方案,能审慎度事地分析可行性、得出最优解。打铁还须自身硬,新时代“栋梁才”首先要练好内功,不仅要学习政治理论,更要学习专业知识,有计划、成系统地学原文、悟原理,在“学思结合”上下足功夫,只有积攒过硬的业务知识,在服务决策时才能“参”到关键点、“谋”到长远处。
砥砺深耕,炼得“上马定乾坤”之“武略”。
有的党员干部虽“常”下基层,却只是“作秀式”调研、“打卡式”走访,为了赶行程、作报告,于是在村部附近逛一逛,与村两委简单唠一唠,拉一二村民拍一拍,就匆匆结束调研。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年轻干部往往文学素养足够,实践经验却屈指可数,导致在面对急难险重、重大斗争、矛盾纠纷等复杂工作时,常常一筹莫展、手足无措。笃行方能致远,年轻干部要主动跳出“舒适圈”,加强实践锻炼,学会如何在重大斗争一线、矛盾纠纷一线、复杂工作一线中“由表及里”“去伪存真”“深入浅出”式地走访调研,在一步一个脚印中提炼实干经验,创新调研方法,提高外业水平。
矢志不渝,修得“本意在元元”之“艺德”。
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它引导着一代又一代共产党员坚持为人民利益而斗争,踔厉奋发、笃行不怠、赓续前行。“革命理想高于天”,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兴业路到复兴路,我们党凭借着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砥砺前行铸就百年荣光。没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我们党就会在打土豪分田地的短暂胜利中迷失方向、在内忧外患的抗日压力下退缩逃避、在蒋家王朝划江而治的糖衣炮弹中缴械投降。盛世之下,青年干部更要勤修“艺德”,以匠心致初心,牢固树立人民群众立场,增强使命担当意识,遇到问题迎难而上,急群众之所急、忧群众之所忧,提升为民服务能力,敢于“战场”“亮剑”,做人民群众的“圣斗士”“守卫者”。
来源/作者:福建省邵武市大埠岗镇人民政府白雅楠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