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台岗
原称厚台岗,为古时较高土岗,后称后台岗。
清咸丰三年(年),筑寨成集,亦称后台寨或后台集。
村中大隅首为古岗,岗上有冢,传为宋襄公及以下诸君后妃之墓。大隅首北有小隅首,亦为岗,名“花园岗”,系清户部右侍郎王绅所辟花园遗址。
村人尚文艺,业余剧团享有盛誉,著名豫剧演员马步生、柴登云、石宝玲等均出身于该剧团。
任庄
明初,任世勤由山西洪洞县迁睢州西南四十里后台岗。
成化年间,三世任建功由后台岗前居于此,称任庄。
今存清嘉庆二十三年(年),任氏阚族立建功始祖墓碑1通。
东南有清康熙壬戌(年)进士、户部右侍郎王绅墓。
闫庄
明洪武三年(年),闫贞与妻金氏由山西洪洞县闫厂迁此,祖母卒,葬此,建庙,称闫奶奶庙。年庙毁,更名闫庄。
村中有闫家祠堂,门联镌刻“二十传簪缨久香,六百载俎豆常馨”。
年8月1日,睢县抗日民主政府于此成立,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西北隅有宋建圣寿寺塔,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褚庄
明祟祯年间,褚和声行四,由孙聚寨迁此,称褚庄。
水坑刘
明弘治年间,六世刘顺兴由睢州城西北大吉岗迁此,于水坑旁建村,故称水坑刘。解放初称刘庄。年地名普查时为别于城西刘庄,复称水坑刘。
村东南出土明成化壬辰(年)进士、南京工部尚书李孟肠之父墓志铭2块,现存村中。村南里许原有跑马梗,传系轩氏上代习武之所。
邓庄
邓氏由山西洪洞县迁此,称邓庄。
清咸丰三年(年),邓氏迁睢州城内,村无邓氏,仍称邓庄。
全国民兵英雄杨明昆系村人。
李庄
明万历年间,九世李天雪由兰船李分居于此,以人名村,称李天雪。解放后称李庄。
赵庄
明宣德年间,赵氏迁此,称赵庄。
崇祯年间,褚氏迁居,赵氏他迁,仍称赵庄。
孟庄
据《孟氏族谱》载:明万历时,贡士、兰阳县教谕孟尚鲁致仕由长岗迁居于此,称孟庄。
清康熙五十一年(年),黄水淹村,孟氏外迁不归,仍称孟庄。
张小楼
清康熙年间,张氏十世孙张智中由长岗东落盔村迁此,筑小楼一座,故称张小楼。
夏堂
睢、杞、太三县交界处,有鸡鸣闻三县之说。
明成化年间,夏氏迁此成村,东建火神阁,西建祠堂,称夏家堂,简称夏堂。
村北部有清康熙时桂林府知府王镜津墓,“文革”期间被发掘,亡人尸体完好无损,金鸡一樽及陪葬物数十件失落民间。
丁堂
据《丁氏族谱》载:丁氏原籍山西洪洞县鹊窝集河邸村。明初迁河南,定居于太康县兀术岗。
明嘉靖元年(年),丁齐杨由兀术岗迁此,建家庙,称丁家堂,简称丁堂。
坡楼
明永乐年间,赵氏由山西洪洞县移民于此,后建楼,称赵家楼。
清初,赵氏破落,称赵破楼,讹称赵坡楼。
年,赵家火灾焚尽后外迁,今无赵氏,简称坡楼。
韩尧
明弘治年间,韩绍汤由后台岗迁此,称韩庄。
清中期,烧窑有名,称韩窑,讹书韩尧。
双庙
明初,常氏由山西洪洞县迁睢州西南张桥。
嘉靖年间,由张桥分居于此,村东、西端建庙称双庙常,简称双庙。
张庄
明成化年间,张德由张桥分居迁此,称张庄。
村北原葛花树遍野,阻沙成丘.高十余米,近年来沙几乎被村人卖尽。
贾庄
隋大业年间,山东历城贾家楼贾润甫随李密起义,以进言不合李密意遭贬,隐居于襄邑古城北四十五里三皇殿村(今属民权县)。
明崇祯年间,贾润甫后裔为避兵患由三皇殿迁此,称贾庄。因多沙,俗称贾沙窝。昔日黄水肆虐,葛藤阻沙成丘,高十余米,横亘村北,盘根错节,密不透风,坡上杏树成林,春三月枝茂花繁,壮观一方。
草庙王
明初,王氏三兄弟由山西洪洞县迁豫,老大居扶沟县姜村,老二居开封西,老三王著居此,建龙王庙,庙以草筑,故称草庙王。
大姬
明初,姬氏二兄弟由山东汶上县姬家沟迁此,兄居东,称大姬。
前常
明初,李氏居此建楼,称李楼。
天启年间,常氏由张桥分居于此,李氏外移,更称常庄。
后因地处后常庄南,称前常。
安庄
元代,周氏居此建村,以地势称周洼。
清末,安贤由河坡徐迁此,解放后安氏兴盛,更称安庄。
小姬
据《姬氏族谐》载:姬氏兄弟二人由山东汶上县姬家沟迁此建村,弟居西,称小姬。
祁庄
明天启年间,祁建明由太康县北大祁庄迁此,称祁庄。
崇祯年间,亓氏由睢州北篱笆集避兵患迁祁庄西端,称亓庄。
解放后二村合并,统称祁庄。
现王
据《六姓族谱》载:明初,诰封资政大夫王公忤上受诛,其后裔匿居于此,为念先祖之德,建先王庙,村以庙名,称先王庙。讹书现王庙,庙毁,称现王。
鲁庄
据《鲁氏族谱》载:元至正十五年(年),鲁氏由安徽亳县泥台店参加刘福通农民义军,转战于此落户,称鲁庄。
西北有明、清王氏墓地。
王行
据《中国地名大辞典》载:夏代共17君,除禹陵在浙江会稽山外,其它诸君陵俱在太康县西一带。少康陵在太康县西,启以下诸王之陵俱在于此。
据《睢州志》载:州西南有二陵,一曰南夏陵,一曰北夏陵,为夏何王之陵。未详所自。
据《王氏族谱》载:明成化时,王氏始祖王兴,由鹿邑来睢为商,居夏陵。
明末,王姓多官宦,建花园、辟菜圃,居东西二村,5地横向成行,统称五道行,遂更夏陵为王行。
清咸三年(年)筑寨,为城西南十寨之一。今寨墙不存,壕仍环村。
清康熙时,王氏建“望京楼”,高15米,四层,-年楼设为日伪据点。
年春,中共水东独立团在地方武装配合下,拔除了该村日伪据点。今楼不存。
明万历邵武府知府王逢元、清顺治户部左侍郎王恒、建昌府推官王嘉生、户部主事王震生、康熙户部左侍郎王绅、东明县知县王、兵部车驾司郎中王式谷、汉阳府同知王式淳、江南苏松兵备道按察司副使王澄慧、湖南宝庆府知府王组,雍正广西桂林府知府王沛闻、乾隆时湖北京山县知县王延宪、南阳府教授王延恒、禹州训导王检、兖州学正王楞烈士王广业系村人。
夏庄
据《王氏族谱》载:夏庄处夏陵东数十步,当为夏氏守陵人所建。
东北有杨山,据传孝女杨姑娘葬此,化蝶仙,善男信女以衣襟包土堆成山,长、宽各12米,高1米。
花园
明成化年间,王氏始祖王兴,皮货商人,由鹿邑王皮溜来睢,寄居于夏陵(今王行)夏氏柴园中。王氏发迹,从八世至十四世,知县以上官员近三十人。
十一世王绅系清康熙壬戌(年)进士,官至户部左侍郎,于夏陵西南百余步辟园,梅花繁盛。王绅长子王谷,王谷次子王杰居此,称王花园,简称花园。
清咸丰年间,花园毁于兵火,村仍称花园。
线张
明永乐年间,张氏由山西洪洞县迁此,以卖线为生,故称线张。
文革期间,村西设知青场,城内及开封市知青百余人,于此插队落户,年废。年冬,中共杞南县县委设联络站于此。
王子耀
据《王氏族谱》载:王氏先祖原籍福建省福州,明洪武时封承德郎,任山东青州府通判。调睢阳卫奉职,致仕择城西双庙村安家。弘治时,由双庙分居于此,称王家庄。
清康熙年间,村人王子耀德高望重,公平处事,扶弱济贫,誉满乡里,村以人名,称王子耀,解放后称王庄。
年地名普查时,为别于其它王庄,复称王子耀。
村北有烈士墓2座。
郭河
明初,郭氏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地处小温河西岸,称郭河。
年中共于此建立睢县第一个党支部。
胡岗
五代时,后梁高祖朱温疏浚温河,肖胡二氏充徭役于此,竣工后于河西岸岗上安家成村,称肖胡岗。
清初肖氏不存,称胡岗。今无胡氏,仍称胡岗。
单庄
明永乐年间,潘、孟二氏由山西洪洞县迁此,称潘孟庄。
天启年间,潘、孟二氏家败,将庄田卖于吴单庄单姓,单姓居此,更称单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