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武市新闻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我和烟草40年我与烟叶不了情 [复制链接]

1#
北京治疗白癜风究竟要花多少钱 http://m.39.net/pf/bdfyy/
点击上方“金叶之缘”了解更多精彩内容

小时候,记得村上每个生产队都种烟,村南几百亩地种的全是烟叶,一到炕烟季节,从烟炕飘出来的阵阵烟香,弥漫在周围的空气中,每次经过那里,总会忍不住吸上几口。长大后,进入宝丰县烟草公司,一年四季都是围着烟叶转,像环节检查、现场会议、收购复烤,看的都是烟叶,平时在办公室写得最多的还是烟叶。

20世纪80年代中期,国家局首次进行中美合作优质烟叶开发实验,选择了河南、贵州的6个县搞试点,宝丰也被确定为试点之一。一开始,由于烟农对引进的美国新品种“Nc89”有抵触,良种良法不配套,烟叶炕不住,推广阻力很大。在这种情况下,周庄乡耿庄村农民技术员满聚山运用新技术炕出来的烟叶却不同凡响,炕炕通杆*。眼前的事实教育了他的叔父——一位炕烟几十年的老行家,心甘情愿向他学习新技术。那时候,我在县公司办公室当秘书,听说以后骑自行车跑十几里,实地了解情况,采写了小故事《满老汉破“满”念新经》,在《平顶山日报》二版头题发表。从此,便一发不可收,不断为烟叶鼓与呼。

中美合作试点结束之后,宝丰率先解决了中国烟叶长期存在的技术难题,烟叶生产水平和内在品质显著提高。在当时席卷全国的农产品抢购大潮中,宝丰不仅没有发生烟叶大战,而且还增加了经济收入,步入了良性循环的轨道。年盛夏时节,全国烟叶生产现场观摩会在宝丰召开,时任国家局副局长金茂先在会上指出:“宝丰烟叶生产发展的方向,代表着我国烟叶生产发展的方向,要把宝丰经验迅速推广到全国去。”会议结束之后,我就写了一篇稿子《不“战”而胜夸宝丰》,在《人民日报》二版显著位置发表,报社还配发了评论《只有提高质量才能不“战”而胜》。这是我第一次在中央主流媒体发稿子,更是橘*的烟叶成就了我的梦想。

宝丰生产出了符合国际标准的优质烟叶,烟厂争相抢购,一担难求。最早改革开放的广东人思想解放,广州卷烟一厂率先提出,买1斤宝丰烟叶增加1块钱,当时叫补贴。那个时候,宝丰年销售10万担左右烟叶,仅省外烟厂给的补贴就有好几百万元,在那个年代是个很大的数目。宝丰县公司有了钱,就开始全方位扶持烟农,无偿供肥、机耕、打井、建炕房等,这在大农业中是非常超前的。我就写了一篇稿子《农兴则商旺》,在《经济日报》“农村天地”版头题发表,报社还配发了长篇评论《协调好利益关系最重要》。可惜的是,后来遭遇棒打鸳鸯,宝丰烟叶不能出省了,烟叶的浓香只能漂浮在中原大地。

转眼就是世纪之交,我有幸到国家局杂志社挂职,第一次出差去了厦门,参加全国烟叶工作座谈会。到了厦门宾馆才知道,会议非常重要,时任国家局局长倪益瑾和主管烟叶工作的副局长姜成康都来了,大厅还展示有福建邵武市的烟叶样品。倪益瑾局长在会上指出,邵武在科教兴烟上已先走一步,是一个比较突出的典型。会议结束后,我就赶往邵武采访,发现他们采用的生产技术和10年前的宝丰差不多,前往考察指导的也是我见过多次的那几位中美著名专家。但令我惊讶的是,他们的思想观念、质量观念、发展观念,无不在创新,福建省公司还协调工业和商业,龙岩烟厂从试点的第一年就购买邵武烟叶,并在邵武建立优质烟叶基地。通过对比,我找出了邵武的真正经验所在,写出了长篇通讯《邵武烟叶俏起来》,《中国烟草》配了编后语。文章发表后,国家局烟叶公司陈江华处长说“内行看了能学到经验,外行看了也能明白”。

到了年,河南终于结束了连续7年完不成国家收购计划的尴尬历史,全省烟叶收购总量接近万担,烟农卖烟总收入达到16亿元。省局领导要求对此大力宣传,省局办公室就通知我去帮忙,让我写一篇烟叶方面的稿子。考虑到我只了解三门峡的情况,还派人带我到南阳、洛阳、平顶山走了一圈,写出了通讯《烟叶:让河南农民挣了16亿》,在《河南日报》二版发表后,引起行业普遍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