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
看检察
1月7日,福建日报五版海峡栏目大篇幅报道福建省南平市检察机关立足司法办案职能,着力加强法律监督实效,通过严惩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犯罪、协调有关部门、联合制定长效工作机制等一系列手段,有力破解“讨薪难”背后的顽疾症结,有效维护了农民工群体的合法权益。
原文如下
找准症结护民利
强势破解“讨薪难”
南平市检察机关全力维护
农民工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一入年关,讨薪事件屡屡发生。恶意欠薪、拖薪等违法犯罪行为,给社会造成了极大的不稳定因素,同时也在挑战着司法底线。
破解‘讨薪难’,重在找准症结
近年来,南平市检察机关立足司法办案职能,着力加强法律监督实效,通过严惩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犯罪、协调有关部门、联合制定长效工作机制等一系列手段,有效破解“讨薪难”背后的顽疾症结,彰显出在推进社会综合治理中的检察“智慧”,进一步实现了服务和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维护农民工群体的合法权益的民生目标。
铁腕治理
严惩恶意欠薪,形成司法震慑
去年8月,光泽县检察院起诉的被告单位福建某轻工业制造公司涉嫌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一案当庭宣判,该公司犯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被判处罚金人民币八万元;公司法人代表袁某犯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二万元。
年至年期间,袁某组织一批农民工施工建设公司厂房后,拖欠工人工资22万余元。光泽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曾两次送达《责令改正指令书》,但被告法人袁某拒不执行,并以逃跑、躲避的方式拒不支付劳动报酬。案发后,光泽县检察院迅速启动案件快速办理机制,引导公安机关侦查和锁定证据,并及时作出批准逮捕决定,为案件成功办理奠定基础。
据了解,为严厉打击侵犯农民工合法权益的刑事犯罪,南平市检察机关立足司法办案和法律监督主责主业,针对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犯罪案件涉案人数多,讨薪要求急切,极易造成社会不稳定的特点,秉持快速、高效、优质的办案原则,开辟案件办理快速通道。同时,依托两法衔接平台,延伸法律监督触角,摸排相关线索,及时督促行政机关移送案件,监督公安机关立案。
去年年初
南平市检察机关提前介入,积极协调,为武夷新区94名工人追回拖欠工资万余元。同时,在该市检察机关的建议下,欠薪企业被作为全国首批、全省首例因拖欠工资列入“拖欠农民工工资黑名单”的企业。
源头管控
紧抓制度落实,促进司法衔接
“治理‘讨薪难’,不仅要震慑,还要切实解决农民工与相关职能部门沟通不畅,企业落实制度打折扣等难题。”南平市检察院第二检察部主任胡敬春说,针对这一问题,南平市检察机关立足检察监督职能,坚持从源头管控,促进司法衔接,为农民工维权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
年
在高检院和福建省检察院部署开展的“协助解决农民工讨薪问题”专项监督活动为中,南平市建阳区检察院借助内部信息共享机制和“两法衔接”平台,从企业拖欠农民工工资线索入手,对辖区内重点工程工资保证金制度的落实展开调查。
通过对在建工程项目进行走访排查,检察人员发现其中有8个项目未按规定缴纳农民工工资保证金,于是立即向相关单位发出检察建议,最终促使多家在建项目主管行政部门征缴农民工工资保证金万余元,促成区交通局制定规范农民工工资支付、实名制及工资专用账户管理等制度,从源头上降低了农民工被欠薪的风险。
此外
南平市检察机关还着力加强农民工维权长效机制建设,政和县检察院制定了《政和县人民检察院关于保障农民工权益的工作措施》;邵武市检察院与法院、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公安局联合出台《关于建立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犯罪案件移送联系会议制度的通知》。确保凝聚多部门形成维护农民工群体权益的强大合力。
宣传引导
增强维权意识,提供司法保障
“讨薪难”,难在如何讨,重在知法用法。南平市检察机关着力强化宣传引导,化解工、企矛盾。
去年9月
南平市、延平区两级检察院检察干警一行来到延平区一处工地内,开展维权法治宣传活动。活动中,检察干警现场就维权途径、工伤认定、签订劳动合同注意事项等问题,向农民工们举案释法,并引导农民工遇到权利受到侵害时,要采取合理合法的方式维护自身权益。
“
以前我们只知道自己有理,但却不懂的如何说理。现在有了检察官给我们普法,再遇到类似问题,我们就知道该如何拿起法律武器来维护自身利益。
”
在接受现场普法后,农民工老张谈起了感悟。
据了解,近年来,南平市检察机关采取多角度、多元化、多形式的宣传方式,不断提高农民工群体运用法律手段维权的意识。特别是在去年,以铸造南平检察匠心工程为抓手,深入开展“法律十进百场宣讲”活动,先后多次深入工业园区、武夷新区等地向农民工群体和用人单位提供法律服务,增强检企联系,形成良性互动。
截止目前,全市共开展“法律十进百场宣讲”法治宣传场次,有力推动社会综合治理。
END
原标题:《两会看检察丨《福建日报》五版报道——南平市检察机关全力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不受侵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