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武市新闻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福建南平这13个地方被国家重点保护,看看 [复制链接]

1#
献礼国庆中科白癜风帮扶 http://hunan.ifeng.com/a/20180327/6461888_0.shtml

南平是福建开发最早的地区之一;东汉时期,南平、建瓯、浦城等便建县。南平是闽越文化、朱子文化、武夷茶道文化、齐天大圣文化、太极文化的发源地,被誉为“闽邦邹鲁”和“道南理窟”。其境内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3处。

1、宝山寺大殿:位于顺昌县大干镇上湖自然村宝山峰顶,为石构佛殿,南向。始建于元至正二十三年(年),明万历四十二年(年)重修。大殿面阔五间,进深四间,单檐悬山顶,花岗石仿木结构,除门之外,柱、梁、檩、斗拱、屋面瓦件、脊饰、鸱吻均为石材。宝山寺大殿是福建仅见有明确修建纪年的石仿木构元代殿堂建筑,是中国南方宋元建筑形式及技术发展的实物例证。

2、宝严寺大殿:位于南平市邵武市新建路,现仅存大雄宝殿,建筑面积平方米,殿内立柱36根,明间四金柱的莲花石础为唐、宋遗物。此寺是研究闽北古代建筑艺术的珍贵实物资料。

3、云峰寺大殿:位于南平市浦城县水北街镇曹村西北侧约两公里的山坳中,现存大殿建筑重修于明成化十八年(年),完整保存了明代建筑原构,是寺内文物价值最高的建筑。大殿坐南朝北,重檐歇山顶,高11.6米;面阔三间9.89米;进深四间10.88米,占地面积.94平方米。大殿的大木构架属殿阁式抬梁造,为前后七檩,殿身分心槽加副阶周匝类型。

4、建瓯东岳庙:位于建瓯东郊白鹤山南麓,坐北朝南,占地四十余亩。明《建宁府志》卷三《山川》白鹤山条下记载东岳庙始建于东晋元帝建武元年(公元年),迄今已有一千六百余年。是目前福建为数不多的古代道教建筑之一,就其主体建筑“圣帝殿”的规模、形制,以及文物价值而言,堪称全省仅见。

5、建瓯文庙:位于南平市建瓯市仓长路号,中轴线上依次为屏墙、棂星门、泮池、戟门、大成殿,殿前有两庑,组成封闭式院落。大成殿面阔五间,进深四间,重檐歇山顶。庙内尚存明嘉靖年间浙江黄岩人符检摹唐吴道子绘孔子像碑刻,以及清康熙帝御碑一方。

6、北苑御焙遗址:位于建瓯市市区东北15公里东峰镇今凤山茶场内,属北宋遗址。北苑御焙茶起源于五代十国时期的闽王龙启元年(年),持续上贡时间长达年。因该园地处闽都北部,故称“北苑”。历史上有“北苑贡茶名冠天下”之誉。

7、建窑遗址:位于南平市建阳区水吉镇,是宋代福建烧造黑釉茶盏的著名窑场窑址有芦花坪、牛皮仑、大路后山、营长乾等处,遗物分布面积约12万平方米。建窑创烧于晚唐五代,历宋、元、明、清四代,烧瓷历史长达千年,而且对福建地区和江南广大地区都有很大影响。

8、朱熹墓:又称“朱子墓”,是宋先贤朱熹及夫人刘氏合葬陵墓,坐落在南平市建阳区黄坑镇后塘村大林谷。建阳区作为闽学中心、朱子理学摇篮地,是闽北地区朱子文化遗存最为丰富的地方之一。

9、武夷山崖墓群:分布在武夷山国家风景名胜区、九曲溪两岸山峰和山北景区内,现存的地点近20处,棺木数量约20具。武夷山崖墓的埋藏方法,置于人迹罕至的悬崖绝壁之上,一是利用自然洞穴数量放置;二是利用岩石的自然裂隙或互相邻近的两个断崖之间架设板块,置棺其上,远望或隐或现,疑是“仙人葬处”,故一般称为崖墓。又因可望不可及,突出悬置半空的特点,也称为悬棺葬。

10、浦城土墩墓群:位于浦城县仙阳镇管九村,忠信镇上同村、排栅村,夏至春秋时期土墩墓群。沿柘溪两岸分布。出土遗物件,其中原始瓷器68件,主要器形有豆、罐、尊、瓮、簋、盂、盘等;印纹陶器件,主要有罐、簋、豆、尊、盅等;青铜器72件,以短剑、矛为主,还有戈、锛、匕首、刮刀、镞,以及尊、盘、盅形器等。此外,还有玉管饰和石器各7件。

11、池湖遗址:位于光泽县崇仁乡池湖马岭一带,毗邻崇仁明清古街,面积约6万平方米。该遗址出土的大量文物,特别是商周时期石器、陶器等与台湾的考古发现以及近代高山族传统文化特征相一致,体现了闽台两地源远流长的亲缘关系。

12、猫耳山遗址:位于浦城县仙阳镇下洋村,属于商代遗址。清理出商代早期陶窑9座、新石器时代墓葬2座,商代墓葬21座,居址灰坑9个。出土了大量石器、陶器、陶片等遗物。陶器以施黑衣的印纹硬陶为主。早期龙窑在我国尚属首次发现,且该处窑址分布集中、规模较大、窑型多样,其间还有叠压、打破关系,是福建省迄今发现的一处难得的商代大遗址。

13、城村汉城遗址:位于武夷山市兴田镇城村西南1公里,发现于年。已知有高胡南坪和胡北坪的宫殿建筑,以及下寺岗和马道岗,以高胡南坪建筑规模最大,是福建省已发现的古城址中保存较好的一座汉代古城址,也是我国江南地区比较完整的一座,为武夷山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的三个组成部分之一,被列为武夷山世界遗产地的古汉城遗址保护区。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