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武市新闻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福建两高引领数智融合预测协同质量 [复制链接]

1#


  福建省气象部门一组数据格外亮眼:年地面观测业务质量位居全国第一,体系运行绩效评价全国第二名;持续释放观测数据在数值天气预报中的效益,年4月到10月暴雨预报准确率较质量管理拓展前提高4.8%,折桂第八届全国气象行业天气预报职业技能竞赛降水、温度智能预报技术方法;率先拓展质量体系建设应用场景,建立决策气象服务质量管理体系……


  在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服务效益为中心的“质量强国”变革中,福建省气象部门贯彻新发展理念,紧紧依托高标准高质量管理体系,融合“云+端”“数智”技术,构建预测协同管理新模式,持续助推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


  质量管理布局提升能级


  年12月,福建省气象台“决策气象服务”质量管理体系通过东南标准认证中心认证,在全国率先建立决策气象服务、重大活动气象保障的规范标准执行流程。


  一次探索,启动了福建省气象局在全国气象部门主动开局并持续推进质量建设的进程。


  作为气象观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全国首批试点单位之一,福建省气象局年率先通过中国质量认证中心ISO质量认证,并摘取世界气象组织业务质量“体检证”、数据产品“信用证”、国际信任“通行证”,信息化、数智化管理创新成效显著。


  在南平市邵武高空气象观测站,持续执行质量通报制度,使业务质量持续优于历史同期水平,探空高度突破全省历史极值。省级自动化智能化快速处理效果显著,新研发的地面自动化观测集约化平台,引入一站式任务综合业务管理并全流程监管。台站地理信息纳入“福建省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实现气象探测环境保护标准化信息化管理。


  改进海洋浮标等观测业务质量,破解风传感器冻结等技术问题,年以来,8项研究成果获省总工会百万职工“五小”创新大赛二、三等奖,三项成果获得实用新型专利,业务质量显著提升。以高标准引领高质量发展,成效明显。编制并施行《10米海洋气象锚碇浮标大修技术规范》《地面大气电场观测规范QX/T-》、观测场标准化建设指导意见,让观测场标准化建设更上新台阶;若干地方标准也成功获批。


  得益于台站质量管理体系运行工作手册、国家级台站地面人工观测应急演练指导书等系列文件全方位构建起的风险防控管理制度体系,在今年疫情防控中,高风险地区观测业务质量保持稳定,实战检验了突发公共安全气象保障能力。


  “数智”融合观测预报服务协同发展


  在福建,生态环境厅、水利厅、海洋渔业厅、防汛办等14个部门与气象部门建立统一、多级互联的数据共享交换平台体系,大大提升了融合分析技术能力,实现智能数据调度,及时响应地方政府、部门服务需求。


  这是福建构建观测预报服务协同发展的质量管理模式的缩影,省气象局党组高度重视重大天气过程决策服务效益和满意度,以气象观测质量管理体系为抓手,以预报服务的贡献检验观测系统建设成效并持续优化改进——


  探索以暴雨、高低温预报准确率,服务满意度为检验指标,通过“云+端”“数智”融合,构建预测协同的质量管理新模式。


  成立观测预报协同应用省级创新团队,评估站网布局设计,开展台风等历史资料同化试验、微波辐射计等新资料应用研究,为站网布局顶层设计提供支撑。


  开发基于气象大数据云平台与基础设施资源池智能网格预报处理功能,实现网格预报数据云化迁移;基于“天镜”系统开发智能预报客观技术方法数据时效监控,数据传输效率提高30%。


  质量引领追高逐新


  在跑出新速度的同时,硬实力也在彰显。通过质量管理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中的“硬骨头”被逐一啃下——


  开展实况分析产品质量评估结果的精细再分析,实现多源网格预报产品的融合与智能推荐,提升预报背景场质量;开发主客观融合的智能化预报编辑工具,开展实况分析产品质量精细化评估,推进实况数据应用。


  打通预报服务业务流程,优化决策服务数智质控流程及多融合观测数据质控算法验证,强化关键要素极端阈值质控,提升质控自动化处理能力及快速推送。


  开展短时强降水预报预警技术和外场科学试验,启动多站次探空加密观测,为预报预警服务提供研究型业务支撑。建立气象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数据库,整编、质控、梳理、重构、融合近15亿条数据,涵盖多个自动站数据。


  全省各地气象观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成果可圈可点。紧抓质量发展的良好机遇,干事创业的劲头更足了——


  制定体系运行管理细则、考核办法,强化制度支撑;举办两届知识竞赛,选拔优秀省级内审员,形成质量体系运行合力。


  在南平,今年13项课题有5项与质量管理体系改进相关,研发PTB自动气压传感器改装利旧并投入应用,以及气象保障一体式便携电源,有效推进质量管理体系信息化应用。


  在三明,人才示范作用突出。市综合业务首席卢恩德42年如一日坚守岗位,先后获得国、省、市优秀测报员、先进工作者称号。手把手教新人、传经验,带动综合业务整体水平上台阶。


  拓展应用服务提质增效


  福建观测质量体系与气象服务深度融合效应,正日趋显现。


  今年24小时暴雨预报技巧排名全国第一,网格预报关键点24小时高温、低温准确率分别位列全国第四、第一。在今年11次重要天气过程的关键性观测数据质控订正服务中,时效较年提高30分钟以上。


  年至年,福建气象服务满意度平均达92.3分。正是将群众和决策部门的“好差评”,作为气象服务的“正衣镜”、政绩的“度量衡”,福建省气象局不断拓展应用质量管理这个“小切口”,扎实托举起全省人民“稳稳的幸福”。


  省委省政府领导纷纷赞誉气象局,肯定气象部门把每次过程都当作高考,始终坚持做到“三个提前”“四个融入”,在防汛、防台风、防范干旱等工作中发挥了“天眼”作用,实现了灾害损失和伤亡人数减少到最低限度、防灾减灾取得实质性成效的目标。


  在今年9次重大天气过程中,特别是台风“卢碧”在漳州市东山县沿海再次登陆期间,气象部门以观测质量体系促进预报服务,拓展决策气象服务质量管理,全天候紧盯台风动态,为各级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科学调度防汛工作提供决策支撑。8月5日22时,副省长黄海昆通过省防汛抗旱应急指挥视频系统连线气象局,慰问坚守岗位的气象干部职工,并听取台风“卢碧”最新风雨情况和气象服务情况汇报。在获得中国气象局领导充分肯定的同时,福建省气象局综合灾害风险普查阶段性成果应用面向全国加快推广。


  行之力则知愈进,知之深则行愈达。以质量管理体系建设行动推进事业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图景愈发清晰,以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聚焦新经济、新业态、新发展,在不断汇聚质量管理全新动能的通衢大路上,福建气象继续前行。


  (作者:李冬梅陈献朝责任编辑:张林)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